上方山古建筑及古文物的全景展示
Panoramic display of ancient buildings and artifacts on Shangfang Mountain
Explore us关于上方山
上方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京郊西南房山区岳各庄镇境内,距京城65公里。主峰海拔高为860米。 上方山具有2000年的佛教文化历史,是一座集自然、佛教和溶洞为一体的综合性的国家森林公园。 上方山有九洞十二峰七十二茅庵等景观。早在东汉末年就有僧人在此开山建寺抚育森林,被历代游人赋予“南有苏杭,北有上方”之美称。 山内有九大岩溶洞穴,最著名的为“云水洞”,嵌于洞口的“云水洞”三字,为赵朴初先生所题。洞中有108个自然景观,有山峰12座,峰峰神奇俊秀,“中天之柱”是其中的最高峰,海拔达860米,亦称“摘星坨”;“擎天玉柱”是高 37米的基型石笋,为中国第一大石笋。 上方山群峰耸秀,变化万千。苍翠的峰峦,形成一个林帐掩映的山环。古往今来,上方山奇峰独得世人青睐,善诗者歌,能文者赋之,喜言这传之,形成了上方山十二峰的名胜。 上方山开山建寺起于东汉末年,经过历代修建形成“花宫七十二,上下东西嵌”的格局,主寺为兜率寺,五进殿宇,香火旺盛时期达500僧众有。寺后檐墙的“四十二章”佛经分别刻在十五块石板上,哲理丰富,字迹流畅,舍利殿走廊明代壁画保存完好,并有历代名人题诗。明代云梯262阶,盘崖而上,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智取华山影片,天险外景地就在此拍摄。 上方山古洞众多,最称奇的有九洞,皆天然形成,这些古洞各具形态,令人叹为观止。上方山“天坑”是园内又一独特的岩溶地貌,是继广西、重庆“天坑”之后在我国北方首次发现,坑底部生长着多种植物,并发现了古代多种动植物化石,具有较高的科研价值和旅游探险价值。 上方山国家森林公园生长着华北地区少见的原始次生林和几十株古树名木,是集生态资源、佛教文化和岩溶地貌为一体的京郊不可多的著名旅游胜地。

全景技术简介
全方位
全面的展示了360度球型范围内的所有景致;可在例子中用鼠标左键按住拖动,观看场景的各个方向;
实景
真实的场景,三维实景大多是在照片基础之上拼合得到的图像,最大限度的保留了场景的真实性;
360度环视的效果
虽然照片都是平面的,但是通过软件处理之后得到的360度实景,却能给人以三维立体的空间感觉,使观者犹如身在其中。
全景技术
全景,英文名(Panorama),又被称为3D实景,是一种新兴的富媒体技术,其与视频,声音,图片等传统的流媒体最大的区别是“可操作,可交互”。 全景分为虚拟现实和3D实景两种。虚拟现实是利用maya等软件,制作出来的模拟现实的场景,代表有虚拟紫禁城,河北虚拟旅游,泰山虚拟游等;3D实景是利用单反相机或街景车拍摄实景照片,经过特殊的拼合,处理,让作者立于画境中,让最美的一面展现出来。
全景是把相机环360度拍摄的一组或多组照片拼接成一个全景图像。 全景虚拟现实(也称实景虚拟)是基于全景图像的真实场景虚拟现实技术,它通过计算机技术实现全方位互动式观看真实场景的还原展示。在播放插件(通常Java或Quicktime、activex、flash)的支持下,使用鼠标控制环视的方向,可左可右可近可远。使观众感到处在现场环境当中,好像在一个窗口中浏览外面的大好风光。 基于静态图像的虚拟全景技术是一种在微机平台上能够实现的初级虚拟现实技术。它具有开发成本低廉,但应用又很广泛的特点,因此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特别是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其优越性更加突出。它改变了传统网络平淡的特点,让人们在网上能够进行360度全景观察,而且通过交互操作,可以实现自由浏览,从而体验三维的VR视觉世界。
我们的工作

已制作地点

瓣香庵
进兜率寺山门,一寺在望,灰瓦红墙,跃入眼帘,这就是瓣香庵。瓣香庵为兜率寺东南诸寺第一寺。背北面南保存最为完整,正殿3间,内奉玉皇大帝神像,左右二侍者,二侍者左右为四功曹,功曹右为四将军。东西配殿各3间。 山门南向。瓣香庵外原有《当寺瑜珈院故山主崇公灵塔记》石幢,金大定二十年(1180)立。石幢上有《大宝广博庵楼阁善住秘密真言》梵文。

藏经阁
原名广慈庵,民国重修后以为今名。院内一松甚巨,名松树王, 院内还有《大金中都涿州范阳洪家庄院比邱尼坟塔记》石幢一截,铭文记载: 此尼姓杜,固安县赵家务人。又有《大金中都报先寺尼德净坟塔记》石一截, 为大定二十五(1185)无物庵僧裕贤刊刻。无物庵、洪家庄院、报先寺均无考。 藏经阁右后方有泉,名甘露泉,掬而饮之,极清洌,毛骨为爽。阁内原有住僧, 每逢客至住僧便汲泉泡茶,招待客人,用此泉泡出来的茶味独香醇,甘洌可口。

云梯庵
云梯庵又称接引弥勒佛殿,明永乐年间由上方山僧人然义与内官监太监向福善发心创建。成化二年(1466),僧人昌友与兜率住持常文及信士陈普寿等募化重修。当年接引弥勒佛殿内奉泥塑接引弥勒佛,壁画诸佛影像如“观音势至、童子善财、十六高僧、观音八难、地藏十五”等。殿内还陈设钟、鼓、磬板、香炉、花瓶等物。 云梯庵背北面南,居于绝壁之上,左临摩天苍岭,右俯百丈云梯,与云梯相应成势,为上方山第一名胜。立于庵前,扶栏俯瞰,云梯危倾,心怀惕怵。

兜率寺
为七十二庵之总汇,居山正中,群峰环拱,诸庵翼附。寺后一峰独秀,名锦绣峰,为上方山十二峰之一。正殿为释伽殿,门旁有大琉璃砖二方,左边琉璃砖上刻“清”字,右边的琉璃砖上刻“规”字。殿内奉释伽牟尼,后立香神花神各一尊,手执日月扇。释伽佛前为四尊小佛,左为药师佛和观音,右为弥陀佛和大势至,大殿两侧为十二天神,每侧六尊。 殿后的外壁嵌万历五年(1577)司礼监掌监事冯保所书《四十二章经》,刻石十五条。后有观察大夫刘效祖跋。冯保作为一个明廷太监,在历史上并不以书法著称,所以清人曾怀疑是托迹宦门,以邀显达者代笔。

观音殿
在兴隆庵北,规模如地藏殿。出兴隆庵,过槐树王,拾级而西,登上一平台,山场平广,二松并峙,其北一桥跨涧,过桥,迎面为山门,青砖 石券,券额镌一“佛”字,门楣嵌一条石,题:“观音殿”。绝涧喧于寺前,苍岭卧于西南,举目西瞩,林麓苍茫,为诸寺中又一佳致。当年,观音殿内奉观音菩萨。有清顺治二年(1145)知房山县福唐张应召《上方山三圣庵置田供众碑》,院内有钟,钟上有“天启癸亥上方山三圣庵悬挂”的铭文,可见观音殿本名三圣庵。

兴隆庵
南临弥勒庵,北与观音殿隔涧对峙,已圮。庵基高耸,背西面东,山门东向,正殿3间,南北配殿各3间。小径自兜率寺来过听梵桥跃涧,经庵东、北,西上。庵前有槐树王,高27米,直径1.35米,树龄千余年。

舍利殿
上方山的舍利殿建于明代,清光绪十六年重修。这座寺庙在清代极为风光,因供奉舍利,清顺治皇帝、雍正皇帝、乾隆皇帝曾先后赐匾。舍利殿寺庙南侧的五间画廊中,全部是古代人物、山水的壁画。自进门开始顺序第一幅壁画,上面有很多墨笔题字,粗略看了下应该有游人和云游僧人等来此题的字,每副画密密麻麻有很多,随被后期刻画损毁严重,但大部分题字都可看清。整个长廊居中的壁画是一条栩栩如生的龙。

大悲庵
在福吉庵西北。北临断崖,遗址仅存,规模无考。北崖上为出兜 率寺西行路,路右有毗卢殿高居岭腰。大悲庵东北为上方诸寺之首兜率寺。

十方院
在塔院北侧,兜率寺西南。自下佛殿西有小路可过。院背南面北,西涧西来经院前而东。有便桥跨涧通院,过桥临涧有影壁一道,影壁南为山门。进山门,正殿3间,东西配殿各 3 间。院内有古松两株。十方院居于幽壑,背倚塔院,覆苍林,面灵溪,仰兜率,佳境独成。十方院,有金正隆元年(1156)度公幢。

华严洞
华严洞是山中“九洞十二峰”之一,开发于东汉光武十年,开山祖师华严慧晟即修炼于此。华严洞内供奉着一尊北方极为少见肉身佛:本如大师。作为佛教华严宗拈花法派第40代祖师,本如大师2005年在华严祖师洞圆寂坐缸。于2009年正月启缸,大师完好无损,安详坐禅如初,皮肤弹性如常。成为我国华北地区近代第一尊全身舍利。
团队成员

姓名:王涵沣
主要负责:网站制作及项目整体规划

姓名:芦浩阳
主要负责:网站制作

姓名:王聪
主要负责:全景图像制作及音频录制

姓名:邹佳明
主要负责:全景图像制作

姓名:周文君
主要负责:上方山资料搜素及论文查找

姓名:尚虹杰
主要负责:上方山资料搜素及论文查找

姓名:刘昀喆
主要负责:统筹全景图像制作
项目单位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联系电话
(+86) 010-82322005
邮箱
zhsh@cugb.edu.cn